艺术相连 民心相通 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活动熠熠生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匈牙利建交7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年份,中匈两国政府自年初以来就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合作活动。
9月10日,由匈牙利外交和对外贸易部在首都布达佩斯艺术宫主办的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官方文艺晚会,将已经接力不断、亮点纷呈的庆祝活动再次推向新高潮。乐文特副部长在晚会上说,“建交70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带给匈牙利的变化比以往60年都要大。我只列举几个简单的数据,就可以更好地阐明事实:匈牙利对华出口增加2倍多,其中农产品出口增加了13倍,中国在匈投资45亿美元,使匈牙利成为中东欧地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我们强调对华务实合作,无论是国内经济还是对外贸易,没有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与中国加强合作,让匈中关系将变得更多成熟,从而带给两国人民更大的福祉。”
红火热络一直是庆祝活动的主色调
今年2月份,以“美丽中国·欢乐春节”为主题的匈牙利“中国春文化节”拉开了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的序幕。50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装饰着红灯笼和大红的中国结,舞台连番上演了近80个来自中匈两国的文艺节目,热闹非凡,华人华侨与当地民众一起共迎了中国农历新年。
紧接着,东航开通上海直飞布达佩斯航线,中国电影走进匈牙利、中国旅游文化周等在布达佩斯相继成功举办,汉语桥、“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吸引了一大批爱好中国文化的匈牙利学生参加,“亲情中华”慰侨等演出则让匈牙利观众欣赏到了多场精彩表演,由匈牙利华星艺术团、匈牙利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当地华人华侨文艺演出,更是营造出民间自发地庆祝中匈友好的浓厚氛围。
同时,匈牙利政府在中国相继举办了布达佩斯节、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国庆亮灯照片征集、匈牙利甜品月,以及匈牙利巴托克·贝拉男声合唱团受邀访华等活动,让中国民众进一步走近和认识了匈牙利文化,受到广泛好评。匈牙利当代艺术家苏珊娜在重庆举办的个展中,30幅作品大多是在中国创作,还大量使用红色来表达画家对中国的感情,这就是民心相通的一个小小缩影。
由哈弗莱斯特国际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兼制片人黄琪英拍摄的纪录片《见证友谊》已进入后期制作过程,此片将作为中匈建交70周年献礼片在匈牙利播放。该片共拍摄和访谈了20多位中匈友人,黄琪英说,“作为媒体人,我有责任记录中匈友谊的亲历者和推动者,让他们的讲述成为续写友谊的方向”。
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高潮迭起,主要原因在于中匈两国的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务实经贸硕果累累,其他领域的交流也方兴未艾,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段洁龙说,“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走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前列。来匈中国游客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两国互访人数达到25万多人次,创历史新高。第五所孔子学院落户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在匈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达2200多人。这些都打下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专业艺术交流为庆祝活动增色
8月份,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罗中立在内的中国22位油画家受邀访问匈牙利,用手中的油画笔描绘匈牙利风光、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并成功举办了“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的匈牙利”大型油画展。匈牙利国会主席格维尔·拉斯洛在参观展览时对记者说,“我很意外和高兴地看到我的高中母校出现在中国油画家作品中,人工智能时代不能仅仅通过看手机来加深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包括油画在内的艺术交流会让两国人民感到更加亲切,这种亲切就是对目前良好中匈关系的最好阐释”。
在另一场由经济日报《艺术和设计》杂志社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主办的中国文字丝路行——《汉字》国际巡展上,首次在匈牙利科学院举行就受到民众欢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匈牙利国家电视台摄像记者米拉一直拍片到当天闭馆。他说:“非常希望这样专业的展览能够多在匈牙利举办,我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来看展。”
这些带有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专业演出和展览,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让当地民众享受到了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同时还持续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
匈牙利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多次在布达佩斯承办了中国高质量演出和展览活动,会长高东红深有感触地说:“匈方非常欢迎中国的专业演出和展览,我们承办的大型原创舞剧《粉墨春秋》将以商演形式与布达佩斯观众见面。9月下旬,西泠印社将再次来到布达佩斯,合作方还是匈牙利国家图书馆,他们在与中国专业团体合作中看到了文化传播的价值。”
中国文化传播进入2.0时代
武术、茶、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也是匈牙利民众最初认识中国的途径。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王峥说:“随着中匈人文交流的深入和拓展,尤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文化传播已经进入2.0时代,即匈牙利有一部分民众已经走在深入了解中国的前列,并且还有许多匈牙利人希望更多地了解现在的中国,体验中国的新事物。”
匈牙利作家和翻译家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政府面向海外设立的最高出版奖项“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一奖项每年只有10几个获奖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程度。
中医药是另一个例证。中医不仅在匈牙利有法律支持,并且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中医专业,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学生学习中医。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陈震说:“今年匈牙利政府举办了第二届中医药论坛,他们还有自己的针灸协会,借鉴了中医治末病理念,现在‘预防’成了匈牙利卫生部的工作重点之一,说明中医药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得益于这种互相学习、有共同愿望的土壤和基础,中医药才能继续得到良好发展。”
如今,中匈两国文化交流的故事每天都在讲述,文明互鉴也在不断延续,这在匈牙利邮政局发行的中匈建交70周年纪念邮票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邮票共有两张,一张由中方设计师、旅匈画家赵文洁设计,主图案是中国牡丹青花瓶加绘匈牙利著名的海兰德瓷器图样;匈方设计师玛蒂·亚历山德拉则利用中国的祥云加上匈牙利传统刺绣花纹构图。
当下,中国的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地球村时尚。匈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高迪认为,微信已经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方式,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说:“喜爱中国文化的匈牙利人,大多在用微信。我多次到中国,上次去中国还专门在网上用微信支付成功购买了高铁车票,体验了一下中国的高铁。每一次去,我都能感觉到中国有变化,既亲近,又熟悉。”